穆王何事不重来
海角_169580087801 • 2025-02-02 10:09:23 • 成人短篇
海角社区最新地址:https://pxxznvuy.cc
发任意文字获最新链接 sqhub3678@gmail.com
加入官方群无限畅聊: potato群 电报群(需翻墙)
商务合作TG: shangwu0a

穆王何事不重来?(推倒王母娘娘的男人 )

昭王毫无疑问是死了。然而「为尊者讳」,毕竟不能把话说的那么明白。所以只能说他是「南巡不返」,不能说死。然而朝廷内部可清清楚楚,所以紧跟着就册立了昭王的儿子姬满做天子,这位天子就叫「周穆王」。

说到这里,顺便提两句「谥号」和「谥法」的问题。所谓「谥号」,就是指对有一定地位的大人物盖棺定论的一种称号,通常都是等这人死了以后才赠的。这个制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现在一般认为是在西周中期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。如果真的是这样,那么所谓的「桀」、「纣」这种「恶谥」,就不太可能是当时对这些人的称号。「恶谥」的出现,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在「共和纪年」之后,给周厉王赠的。

春秋时期,谥号逐渐成为「子议父,臣议君」的一种制度。善恶通常根据诸侯的德行来确定。所以说,根据其谥号,就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声誉。比方说,现在多受褒扬的「春秋五霸」之一齐桓公,他的谥号「桓」就含有「克敌服远」的意思,这与他的生平也非常契合。

单说昭王和穆王,「昭」这个谥号的意思是「明德有功」。这恐怕说明,虽然他南征不返,但总体上也是个有功绩的君主。而「穆」的含义,则是「布德执义」,望文生义可知,穆王守卫着正义,推行了「标准」,即所谓的「德」。这倒也与他的执政经历非常吻合。

穆王的故事实在太过于丰富,甚至留下一部专门记载他传奇经历的《穆天子传》。这位天子不单单是一个「天下共主」,还是一位与「西王母」(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「王母娘娘」)有过些许暧昧的高富帅。借用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评语,穆王「似乎是一个雄主」。

即位的周穆王姬满面临的是一个颇为棘手的形势。楚地自然是乱了的,然而先王南征葬送了六师,继续南征自然难有把握。不过看样子楚地只是不再受天子的掌控,并不会影响到宗周和成周,那暂时就还可以缓缓再处理。

但是内部的矛盾刻不容缓。周代制度,朝中大臣同时还可以是地方诸侯。周公旦封在鲁,同时还一直在中央秉政。所以说,「方伯」的权力很可能会无限放大,远超过一个普通的地方豪强。穆王心里或许明白,看不见的敌人就在自己身边。那么想要让内部的问题暂时被弹压下去,那么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办法,就是将矛盾向外部转移。说大白话,就是找人打一仗。

这个倒霉蛋,就是居「荒服」地位的「犬戎」。

没有证据证明,犬戎与「薰育」有什么联系或者传承。只知道其地盘大概是在宗周西部偏北地区。穆王征讨犬戎的决定显然引起了极大争议。天子要出征,必然要整顿军备。钱、粮及各种物资,断然不可能天子一个人自己掏腰包。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」,自然要从「王土」里榨银子。然而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」,各「王土」上的「王臣」难免没有一点儿私心。

更何况,能够随天子出征的军人,尤其是军官,要么是诸侯带队,要么是天子亲兵,全都不是普通老百姓。一仗打完,不管胜败,必然会对真正能够对天子地位产生威胁的集团造成巨大的削弱。

据吕思勉先生的考证,周代的兵制并非「全民皆兵」,或者「兵农合一」。合理的兵制,应当是「征服之族,是居于中央。制驭异族的,是所谓『乡』之民。被征服之族,是处于四围,从事耕作的,这是『遂』以外之民。前者是服兵役的,后者是不服兵役的。乡民固然也种田,然而不过如后世兵的『屯田』,并不是全国的农夫,都可当兵。『当兵的』同『种田的』,也分明是两个阶级。」

从祭公开始,朝中公卿对穆王进行了大量的劝谏,全都是劝他不要动武的。谏词长篇累牍,读起来都让人心烦。穆王丝毫不为所动,坚决出兵犬戎。这一仗具体的打法,就不得而知了。结果则显而易见,犬戎贡来四条白狼和四头白鹿。虽然说战利品不太丰富,但也是大获全胜。然而,这一仗也打出一个负面效果,就是「荒服」范围内的诸侯们,纷纷不来朝贡了。原因很简单,不管是不是遵守本分都要挨打,那不如省下一点儿是一点儿。

不过,我估计穆王对结果完全可以满意。这一仗确实打出了天子的威风。在这之后,诸侯有什么纠纷都会跑到天子面前来调停。我不知道穆王面对这种状况会怎么想,如果是我的话一定会暗地乐出声来——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啊!趁此机会,一鼓作气,把天子的权威推到各诸侯那里去。

借给诸侯做仲裁的机会,穆王干脆给大家都定了规矩。这个规矩就叫《甫刑》,其中所提出的,便是所谓的「黥」、「劓」、「膑」、「宫」、「大辟」,并称「五刑」。

这「五刑」显然不是给普通百姓用的,而是让诸侯们自己去推行的一种「统治术」,这种「法治」和真正的「法制」,完全不是一个东西。既不保障权利,也不规定义务,纯粹是一种权术而已。只不过那个时代,距离「罗马法」都还有很长的时间,也就不必太苛求古人的智慧了。

这样一位雄主,按照最近流行的「把妹达人」们的说法,是一种天生就带着「高价值」的男性。西征的时候顺便跟西王母玩点儿罗曼蒂克,这根本不算什么难事。

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发生在其多次征犬戎的间隙。故事始于穆王西征到昆仑丘,也就是西王母的势力范围。接下来,按常理就应该是是顺理成章的干戈相向,或者一方投降保平安。然而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,穆王与西王母只是一起吃饭聊天,互相唱起歌谣来。

西王母先唱:

白云飘荡在天上,高山恍惚从中降。来时道路远,跋山涉水难。若是你能长生不死,是否还能再来瞧一眼。

(白云在天,山陵自出;道里悠远,山川间之;将子无死,尚能后来。)

穆王应道:

我要回到东方故土去,治理诸夏的地方,让万民和乐均匀。我一定会回来见你,三年之后,一同策马奔腾在草原。

(予归东土,和治诸夏,万民平均,吾顾见汝,比及三年,将复而野。)

西王母又唱道:

你到西边来,看看这里多荒凉。虎豹猛兽成群走,鸟雀与我共一方。我也曾是帝王女,为此守护这一方。却不知,你是谁家的儿郎?启程又要去何方?为你吹笙奏乐,心思如飞鸟翱翔。远来的帝王之子,但愿天意顺遂希望。

(北徂西土,爱居其野。虎豹为群,于鹊与处,嘉命不迁。我惟帝女。彼何世民,又将去子?吹笙鼓簧,中心翱翔。世民之子,惟天之望。)

据说就在两人分别的当年,西王母便来到穆王处朝见天子。换句话说,穆王刚离开昆仑丘,西王母便紧跟着追到宗周来。在这之后的一年,穆王结束了征讨犬戎的战争,实现了「诸侯来朝」。

或许可以冷冰冰的认为,西王母只是慑于周穆王的强大武力而不得不屈服的统治者。或许如埃及艳后一样,在夹缝中长袖善舞,总算得以保全。

然而,即使是肩负一族人性命的政治人物也未必就必须只存在理性,穆王与西王母又岂能必须只可博弈而不能够互相欣赏呢?

不过穆天子这一朝的史书上对西王母的记载也就这一点。她回到昆仑丘的可能性非常大。西王母记得穆王曾说过,三年后还会回去找她。可是……

瑶池阿母绮窗开,黄竹歌声动地哀。 八骏日行三万里,穆王何事不重来?(《瑶池》[唐]李商隐)

海角社区最新地址:https://pxxznvuy.cc
发任意文字获最新链接 sqhub3678@gmail.com
加入官方群无限畅聊: potato群 电报群(需翻墙)
商务合作TG: shangwu0a
她说她40多岁的女人了
她说她40多岁的女人了
她说她40多岁的女人了
她说她40多岁的女人了
海角_168245184201
2025-02-05 17:35:05
02-05
113666
31
成人短篇
《熟女系列》歪打正着干老师
《熟女系列》歪打正着干老师
隔壁你老王大哥
2025-02-05 15:10:25
02-05
102898
30
成人短篇
相关推荐
评论(31条)
用户怕孤独西牛头像
非常支持这样的666666666
用户爱笑和星月头像
爱了爱了支持6666666666666
用户执着草丛头像
大老666666666
用户默默和画板头像
66666老弟可以的
用户安详芒果头像
你真的厉害 我十分佩服
用户孝顺扯夏天头像
666666666666666666666
用户可靠早晨头像
支持6666666666
用户无辜等于小蘑菇头像
爱了爱了 棒棒哒
用户标致悟空头像
真心66666666666
用户自觉迎小白菜头像
卧槽老铁6666666666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