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能再重复一遍问题吗?」我不敢确定我听清了刚才他的提问。
「为什么我跟HIV感染者发生无套性行为,还没有被感染?」他这一次说得很清楚。
「为什么他会这么想?是什么让他在HIV的边缘疯狂试探?」我心中的疑问简直可以拿去做一版新的『十万个为什么』。但我还是得认真回答他的问题。
「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,可能有这些原因。比如,你接触的HIV感染者已经接受了很有效的治疗,病毒载量已经检测不到了,这样是很难传染给你的。另外,HIV感染本来就存在概率的问题,不是一次必中的。」
慢慢地,我了解到他一直处于恐艾的状态,所以才想到「如果自己能确定感染了HIV,就不用再担惊受怕了」。这样的脑回路可能很不讲道理,但我还是尝试着给他些建议,比如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去平复这种恐慌。
「如果我是GAY,那我100%会感染HIV。」他就是这样的心理。但是,感染HIV的概率从来都不是这样算的。
各种行为感染HIV的概率
我们先给大家科普下「高危行为」。
在流行病学上来说,当我们要归类一种行为是否属于「高危」,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绝对的概念,而是一个相对的风险。
我从ASHM(澳大利亚性健康医学学会)的官网上翻译了一份概率表,可以供你们参考下。点击看大图。
这个概率表中的「无保护肛交」、「共用针头注射器」等就属于「高危」,而「口交」并不算。
当然,这不仅仅是依靠概率表做出的判断,还根据这些行为的实际风险,或者是否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来共同界定的。
我想告诉大家,并不是说高危行为一次就100%感染,而风险看起来低的行为也并不是100%安全。
因为统计出来的数据只是数据,你并不知晓背后产生的机理,所以将群体研究得到的结论应用到个体案例上时,依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没有参考意义的,个人习惯也会严重影响概率几十倍。
如果遇到这种情况,概率更高
评估一种行为属不属于高危,是一个综合多方面因素整体考量的过程。如果你仅仅是通过上面的概率表就给出是否会被感染的判断,这样对任何人都超不负责。
概率只能用作参考,没有实际意义。
比如,概率还跟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有关。如果他的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病毒载量,那他的传染率将会更高。至于概率上升的幅度有多少,这是我们无法说清的。
通常来说,刚感染HIV时和进入艾滋病期(免疫系统被破坏)时的病毒载量较高。
但是,很多情况下,你连对方是不是HIV感染者都无法确定,更何况他的病毒载量。所以,安全性行为才是上上策。
另外如果下面这些情况出现,也会拉高你HIV的感染概率:
性病感染,特别是生殖器溃疡。这些皮肤破损处让HIV更易侵入你身体。
生殖器粘膜破损,如外伤、生殖器穿孔等。
口交时口腔溃疡或者破损。
愿大家远离HIV的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