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说都2021年了,这本不值得再成为热门话题。
但教育部答复某位政协委员“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”还是上了热搜,教育部说,“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、形式,更多注重学生‘阳刚之气’培养”。
不知道教育部是如何理解“阳刚之气”的,以及他们所认为的“阳刚”标准是什么?按照教育部的答复来看,他们认为“阳刚”约等于体育锻炼,青少年不阳刚难道是因为体育老师方法不对,没教好?那每个学校都配个健身房,可能效果更“阳刚”。泰森估计是教育部认为的最符合阳刚标准的男人了,还有施瓦辛格。学而优、学而思啥的补课机构改行开健身房更合适。
教育部的回复在网上几乎一边倒的被网友批评,让人很放心。
每片树叶都不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,而不是给某个性别贴上一样的标签,将人二元对立。在男性应当如何如何,女性应当如何如何的刻板印象下,几乎对所有人都是压迫,包括那个提案的人,我感觉他的担忧本身就很不阳刚。
什么叫阳刚?是比身高吗?男人不到1.8米能算吗?是比身材吗?胖的或瘦的男人算阳刚吗?是比气质吗?斯文绅士的算吗?是看在家庭中的分工吗?男人回家做晚饭、帮忙带娃算阳刚吗?是比抱负吗?做个没有宏大理想的普通职员算吗?
所谓的“阳刚气质”的焦虑,本身就是对某种气质的歧视。潜意识里认为“娘”的,“母的”、“柔情的”不好,认为某个性别的人都要活出同一种样子。如果认为性别平等,那教育部怎么不担心加强了体育锻炼,会把女生变得“太阳刚”呢?
只担心男生不阳刚,却不担心女生变阳刚,这才是“阳刚论”背后的真问题,就是歧视女性气质,认为男人像女人是低了一等的。
与其在外表和私人气质上瞎折腾,不如多关心青少年的人品和心理健康,培养正直善良,诚实有担当的人,远比阳刚的皮囊更有意义。泰森到是肌肉鼓鼓,他粗鲁的强奸女性,还坐了几年牢呢。
对“阳刚气质”的焦虑,传递开来,只会限制青少年某些部分的表达,感性和感受被压制,一不小心成为没有人性的机器人,那还不如买个“阳刚”的真机器人回来,能干活还不怕吃苦还不BB,多爷们啊!
人之所以是人,都会有脆弱的一面,能安全的表露脆弱的一面,或柔情的一面,或真实的感受,不被攻击,不被羞辱,才能成为健康的人。对某些性别气质的贬低,只会增加校园欺凌,给更多青少年成长带来伤害。
好的教育,是培养人内心的阳光,意志的坚韧,而不是肤浅纠结所谓的阳刚和阴柔,现在的情况是,走心的事做不好,就只能走点形式,结果适得其反。
教育理应接纳多元的存在,而不是传递狭隘的观念,行偏见和歧视之实而不自知。
写完这篇文章,我要很不阳刚的去做晚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