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已经被困家里呆了一个月了,
这是成年后和父母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。
每天饭后一家人都会窝在沙发看电视,
边看边聊点有的没的,
而我却总是心绪不宁。
这段时间我看了一百篇所谓的出柜指南;
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,
出柜后安慰父母的一百种方法。
每当和父母看电视聊天的时候,
我无数次想鼓起勇气想说出‘那句话’,
而每次却都以卡在嗓子眼告终……”
“而昨天,我成功了。
其实我特别感谢一位叫曹梦雯的女孩,
正因为前天深夜看了她的video letter,
我才真正做好了‘出柜准备’……”
梦雯和所有未出柜的女生一样,
随着年龄的增长,
结婚的压力越来越大,
于是她作出了出柜的决定。
由于在国外读书没法回国,
梦雯选择做了视频出柜文(Video Letter)
和父母说出藏在心底27年的秘密。
梦雯在和父母视频聊天时,把“这个惊喜”发给了父母。
而这整个出柜过程也被她录制了下来,
其中包括,父母看完“视频出柜信”后的反应……
搜索“【同志】一个中国女生向父母出柜的历程”即可观看
以下是【视频出柜信】文字版
爸,妈,我出国已经三年了,这三年我在各方面改变都很大。
从22岁到25岁似乎是我迟到的青春期,暴力成长,朝着内心的声音走,和你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从父母儿女走向朋友。
没有你们长久以来对我无条件的支持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
尽管我总是在这方面很寡言,但我对你们的爱和感激是满满的。
你们总是温柔地抱怨我和你们的沟通不够,因为我不太喜欢汇报自己的生活,也因为我有一个穿插在生活各个角落的秘密,但它像一堵隐形的墙,阻止来我们互相走近但步伐,是时候拆掉这堵墙了。
爸爸妈妈,我喜欢女生,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喜欢女生了。
六年级的时候很喜欢一个人,她正好是女生,我很困惑也很压抑,做了一个梦,在井边我和自己说,我谁也不告诉。
但那之后,我意识到我喜欢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,性别并不是判断标准,是男是女是跨性别,都没有关系。
我知道这不是主流,但这也不是不正常。
不知道你们看到这里是什么感觉,不解?担忧?
我希望你们不要担心,这对我来说会是最大的安慰和支持。
因为这并没有改变我是谁,我依然是爱你们但女儿,我依然和大家一样为自己的生活奋斗,我依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依然有指导我前行的老师。
尽管现在是单身,但我也认真的谈过恋爱,爱过,被爱过。
我对周围的人很公开,从未因此而受到歧视。
遇到了很多同志朋友,他们活得公开、自由。
虽然也迷茫过、挣扎过,他们的家人也许曾经不理解、不接受,但只要能够好好地沟通,这都会过去的。
非常庆幸你们对LGBTQ群体整体的包容,我记得当年爸爸推荐我看《断背山》,看到最后衬衫叠衬衫的一幕,我哭得泣不成声,你也是。
我也记得妈妈会提到接的团里的同性情侣是音乐家,在一起多年,人很好。
我去拍骄傲节分享照片后,你们留言说爱你自己,做你自己,但我也知道,这和要接受自己的女儿也是其中的一员不太一样。
有好几次和你们坦白的机会,比如今年夏天我们一起看“奇葩说”,刚好看到一期辩题是该不该向父母出柜,我紧张得心都跳到喉咙口了。
但那期节目让我看到了希望,没人批判同志,选择不同立场的人给的理由也多是建立于社会环境,但开放宽容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,需要更多的讨论,我想成为其中的一员。
我那时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,也许是因为出柜意味着主动选择一个阵营,一个相对弱势、非主流的阵营。
但我不想逃避了,我觉得这也是选择了一种力量,如果你们能够站在我的身边,我会非常高兴。
这也许来得太过突然,你们需要时间消化,没关系,这只是一个开始,起码我们能够更加坦诚地交流,你们也会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我。
相信最后,爱会胜过一切。
爱你们的女儿,雯雯。
视频结束时,梦雯已经泪流满面,而爸爸妈妈也湿了眼眶。
值得庆幸的是,梦雯的父母是开明的。
他们温柔地说其实之前有怀疑过这件事,其实更多的是担心,别人如果出柜其实可以接受,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女儿总觉得最好不是这样。
虽然不希望是事实,但是有心理准备。
现在梦雯愿意敞开心扉,爸爸妈妈也完全能够理解。
虽然心里还是有一种传统的想法,从自身来讲,他们可以接受。
相信所有人看完这个视频都会被感动,
而我正是被这份感动给激励了,
给自己定下了第二天一定要坦白的KPI……
可能也是运气好,
那天饭后一家人依然照常窝在沙发看电视,
电视被切到了江苏台的非诚勿扰,
妈妈突然问我,这个男生不错,你喜欢吗?
我回答了,我喜欢女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