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

        半岛酒店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号,面对维多利亚港,有300多间客房,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——也不算太久啦,28年投入使用,被英军选为临时军营过,也曾是日军指挥部,二战结束前倒是挺多灾多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使如此,依然无损酒店的地位,香港的名流们都很喜欢这里,经常性在这里举行酒会什么的,就像今晚,怡和的一位董事为自己的夫人庆祝生日,请了一大批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总督阁下,我始终认为,香港是值得投资的地方,我看好香港的经济。当然,这并非是我收购丽的的主要原因,我总是有一些妄想,希望能通过影视表现出来,而收购丽的就是一次试水。”在半岛酒店会场大厅的一角,李旭端着杯子对麦理浩夫妇微笑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从电视台回到别墅后,客串管家的凯瑟琳·特纳,就给了他一张烫金的邀请函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旭当然要参加,这明摆着是英资的一次试探,只是没想到上来就被总督拉着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香港是个美丽的地方,我相信小李先生会喜欢的,”麦理浩这时点了点头,“当然,希望你能谨慎投资,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会的,总督先生。”李旭保持着微笑,然后意味深长的说道:“我记得总督阁下前年拜访过北京吧?似乎北边表示,让香港的投资人放心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是当然。”麦理浩眼皮都不跳,不愧是职业政客,“他们也是文明人,知道一个保持繁荣的香港需要什么,也多么的有价值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就好,”李旭做出松口气的模样,“我还要在这里呆上好几年,这也是我毕业后首选的实习地点,能够保持稳定自然是最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来说去,不就是想听他这句话吗?

        我说怎么今晚一来这里,英资财团的高管们,就一个接一个过来套交情探口风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从爷爷开始,他们家就和东亚的财团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但李旭跟他们可没什么交情啊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聊了半天才发现,这些家伙居然是担心自己放炮啊,真是……好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吧,可以理解,香港这地方毕竟是英国资本的自留地,而且因为体量不大,没多少美国资本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李旭不同啊,先不说他的背景和家庭实力,他自己12岁就开发游戏和玩具,投资苹果、微软以及去年做空白银,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秘密,稍微有些心思就能查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一个刚成年不过几个月时间,身家已经差不多10亿的年轻人,在这个关头跑到香港来收购了一家电视台,也就难免他们会多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这个时候英国人还有些想法——事实上,即便是在84年之后,开始做手脚了,他们依然还有些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情况一致直到92年克里斯托弗·弗兰西斯·帕滕,也就是彭定康,担任总督后,才彻底放弃空想,开始明目张胆乱来,怡和也是在那个时候搬出香港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如此,李旭当然要表个态嘛,谁让他收购的是香港唯二电视台中的一家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他比麦理浩他们更希望香港保持稳定——错了,是保持他记忆中的发展情况,这样的话,他才能从明年的香港股市中渔利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他并不在意金钱,但总是越多越好,今后要烧钱的地方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好,小李先生。”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旭循声望去,然后挑了挑眉,说真的,前世看多了对方穿长袍马褂的照片,现在咋一看到他穿西服,还真有些不适应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还是不动声色的伸出手,用粤语说道:“你好,邵爵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您的粤语说得很好啊。”邵逸夫露出意外的神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粤语电影看过很多,而且旧金山唐人街大多数人都说粤语。”李旭简单的解释了下,将目光移到他身边那位,明显比他还老,却长得差不多的老人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家兄邵仁枚。”邵六叔当即介绍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好,邵老先生。”李旭眼睛一亮,立时伸出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好,小李先生。”对方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李旭直接问道:“邵老先生有兴趣投资好莱坞的电影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邵仁枚和邵逸夫都不由愣住了,哪有一见面就问别人,要不要投资电影的?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手上正好有个剧本在和派拉蒙合作,小投资,但收益应该不错,或许邵老先生有兴趣。”李旭微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请问……是什么样的电影?”邵仁枚想了想后这么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剧情类电影,一位准海军飞行员和一个姑娘的爱情故事,很励志。”李旭简单的概括了下,“剧组正在筹备当中,成本大约700万美元,我和派拉蒙各出了一半,如果邵氏愿意加入,不必出太多,七分之一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位邵老先生不由对视了一眼,对他的热情有些糊涂,最后邵仁枚笑着问了一句:“小李先生似乎对这部电影很看好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卢卡斯的两部星战我都有投资,而且第一部也是靠了我的资金,他才和福克斯有了谈判的资格。”李旭这么说道,虽然这和事实有一段距离,但不妨碍他此刻吹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除此之外,我最新投资的一部电影将在今年6月上映,我敢肯定,这又会为我大赚一笔。”李旭一副自信的模样,“坦率的说,我在电影上的眼光还是值得称赞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邵逸夫没有什么表示,邵仁枚倒是有些心动的样子,不过眉头微皱,似乎有些为难。

        100万美元不算多,以目前港币挂钩美元的政策,也就460万左右,一部大制作的资金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,如果投资的是乔治?

        卢卡斯这种有成绩的导演倒也没什么,可李旭什么详细信息都没有就让人投资,就显得有些可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对了,有件事还需要邵爵士帮忙。”李旭这时又道,“我有一个朋友,香港人,正准备指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,苦于没有渠道,或许能在邵氏院线上映?”

        邵逸夫和邵仁枚换了个眼神,后者出声问道:“小李先生那位朋友是导演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他是歌手。”李旭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已经准备好接下来说辞的邵仁枚不由一窒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应该听说过他,去年上半年发行了处女专辑的张皓轩。”李旭继续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张皓轩?”邵仁枚有些茫然,邵逸夫却眉头微皱,似乎想到了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除此之外,我来香港也是为了交朋友。”李旭转移话题,“我其实并不在意这边的利润,尤其是影视方面的利润,我只是想找个地方,将脑子里的一些跳跃的想法化为电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为什么不在好莱坞呢?”邵仁枚当即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因为那边太麻烦,而这边很便宜。”李旭说得很不客气。

        邵仁枚却并不是在意,又思考了几分钟后才道:“我希望能看到这部电影的详细资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问题,邵老先生,我会让人将资料传真给您,”李旭说着掏出自己的名片,“如果您确定了,请给我电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定一定。”邵仁枚也将自己的给了他。

        又聊了几句,邵氏兄弟才走开了,自始至终没有多问“张皓轩”是谁,毕竟人家都把名字给他们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电影投资,邵仁枚答应的可能性非常大,要说热爱电影,他才是邵氏兄弟中最热爱电影的那个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基本上,邵氏的电影大部分时候都是邵仁枚在操持,几十年后名声在外的邵六叔,其实更喜欢电视台,或者说,更喜欢利润。

        进入80年代后,邵氏虽然不断减产,但基本上还能维持得住,可邵仁枚85年一死,院线就很快卖了出去,邵氏虽然拖到了87年,最终还是关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做出放弃电影,全力主攻电视台这一决策的,正是邵六叔。

        换句话说,如果邵仁枚当初试水好莱坞成功,而且健健康康的多活七八年,香港电影的格局,必然会是另外一副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没错,80年代初的时候,因为嘉禾在外埠的接连出击——比如那部大名鼎鼎的《炮弹飞车》——邵氏终于也忍不住去了好莱坞,然后投资了一部能在科幻电影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电影,并被坑得满脸鲜血,而这部电影就是雷德利·斯科特的《银翼杀手》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电影的口碑异常高,还影响了今后一大批科幻类作品,可口碑没法转化成利润,那有屁用啊。

        接近3000万美元的投资,只换来3000万出头的票房,就算邵氏没有出大头,那也是损失惨重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这般,再加上之后一心想要学《星球大战》而搞出的《星际钝胎》也是扑街扑到死,邵逸夫决定关闭邵氏制片厂,倒也不是全是无的放矢,他毕竟不是重生者,看不到未来会怎样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呢,李旭在这个时候,在他们跌进《银翼杀手》这个坑之前,用《军官与绅士》来“勾引”邵仁枚,再加上自己的名头,对方答应的可能性非常高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他要给“张皓轩”这个身份铺路,跟邵氏兄弟拉拉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能将香港电影的格局,他印象中的香港电影的格局,搅成一团浆糊,那肯定特有成就感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香港电影再怎么挣扎,结局都已经是注定了的,就像大雄无论跟静香结婚,还是跟胖妹结婚,都会有世修这个孙子一样。